说了会儿闲话,李娟儿说道:“皇爷,臣妾有一事要于皇爷说。”
“有什么事直说就是,你我之前不必如此客气。”拉着李娟儿的手,朱怡成笑道。
“自复国以来,皇爷为大明江山操劳至今,一向都以国事以重,一直也未能顾虑旁事,而臣妾如今有幸怀上龙子,故今臣妾还请皇爷尽快挑选些良人以充后宫,皇爷子嗣繁茂乃我大明之幸,臣妾身为后宫之主更不能独享皇爷恩宠,还请皇爷恩准此事。”
“这……。”朱怡成听到这话顿时愣了一下,他没想到李娟儿在这时候突然提出让自己纳妃。
说起来,刚到这时代的朱怡成的确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的想法,一个正常的男人没这些想法绝对是假的。可经历了这么多风风雨雨,如今的朱怡成已不再是之前的中二少年了,大明初复,天下未定,许多事千头万绪,朱怡成如今一个时辰都要当成两个时辰来用,也就是过年这大节的时候能稍稍放松一些,哪里还有那种想法?
更何况,他和李娟儿患难与共,两人的感情很深,更不会考虑其他。其实在之前,李娟儿也婉转提到过此事,不过都被朱怡成找借口搪塞了过去,谁想今天她直截了当的提出这事,一时间让朱怡成不知如何回答。
“这个……。”朱怡成想了想道:“纳妃乃大事,朕每日里忙忙碌碌,哪里来这时间呀,要不等过些日子再说?”
“皇爷不必担心,其实臣妾已替皇爷挑选了几人,如皇爷看中的话同臣妾说上一声就是,接下来的事臣妾替皇爷办就行。”似乎早就知道朱怡成会如此回答,李娟儿笑着说道,接着起身走到一旁的书架上,从上面取来一个厚厚的册子,把册子放在桌上,示意朱怡成看。
朱怡成翻开一看,原来这是一本画册,画册中都是一些年轻女子的容貌,其中还详细写着姓名、年龄、籍贯、家人、性格等等资料,看着这本画册,让朱怡成顿时生起一种古怪的感觉,草草翻了几页,虽然未能细看,但仅从看到的内容看得出李娟儿是花了很多心思的。
“不急一时,这册子皇爷空下来慢慢看就是,如看中了告知臣妾一声。”毕竟最懂自己的人就是李娟儿,不等朱怡成再开口,李娟儿就先说了这样的话,这更让朱怡成无法推辞了。
哭笑不得地摇摇头,朱怡成只能收下这份好意,接着他们又说了些平常事,这些并非国家大事,而是琢磨着为即将诞生的孩子取名,按照老祖宗朱元璋定的族谱,朱棣后裔世系派字是: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促。
朱怡成曾祖是崇祯帝朱由检,在族谱为由字辈,木行,而其祖父为慈字辈一般很少超过百来字,主要是用来加急发送。
而另一种就是正式军报了,这种正式军报以不再和之前那种文文诌诌类似,而是以主题、核心、前因、后果、细节描述、形势、判断、建议这八大要素为基础,力求准确还原,而决不能含糊不清或者夸大其词。这种军报格式,在军中甚至被戏称为“新八股”,不过推行以来效果显著,相比以前那种洒洒洋洋写了一大篇却看了半天都看不明白内容的军报相比,这样的军报更合适决策者了解情况和进行判断。
不仅如此,在大明的各部公函,朱怡成也已提出了类似的要求,并且形成一种适合的公函格式,以提高效率,减少浮夸。
仔细看着军报的内容,福建之战的各种细节仿佛在朱怡成脑海中一一展现,他看的聚精会神,而在一旁的李娟儿也不打搅他,只是让人换了杯参茶,静静陪着。
光阴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