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周汤转头看向赵铮,
“七殿下,记得当时柔然进犯时,老臣便曾苦口婆心劝诫。”
“殿下是否理解了为什么老臣即便背上懦弱胆怯的污名,
也要坚持劝阻不要轻易挑起战端的理由所在?”
他慢慢摇摇头,表情悲怆,
仿佛早已耗尽心思只为国家利益考虑。
听着这番言论,众位官员目光纷纷投向赵铮。
从目前形势来看,他当时执意开战的确埋下了隐患!
由此引发连锁反应,使大胤同时陷入两线作战的局面,
没有足够力量防御北方敌人。
“殿下啊,您原本……实在不应该提倡战争!”
跟在周汤身后的刑部尚书洪禄也迈步上前,接连叹息,
“当下朝廷主力都在南部,北夷一旦深入境内,必将肆虐屠杀。”
“北疆百姓们恐遭劫难!”
“如此一来,恐怕死去的人们会将矛头指向朝廷,特别是您呀,殿下。”
洪禄的话语充满感伤之情,
并非真的想要指责赵铮,
但是提及未来可能遭遇不幸的百姓,
无疑增加了对他批评的力度。
北方的野蛮部落进犯,将使得整个北疆陷入灾难深重、生灵涂炭的局面。
若不迅速派遣军队援助,一旦让那些侵略者趁机大规模进攻。
即使后来援军赶到,也必然来得太迟。
朝堂上的所有目光都聚焦于赵铮身上。
所有的指责和非议都将归咎于他一人之身!
周汤摇了摇头,语气充满哀伤。
“王子曾主张积极迎战,结果导致我国力衰退,无力对付外敌。”
“面对北疆民众,您必须给出合理解释。”
“不然的话,民间情绪无法平复!”
即便未明确指责,言谈中已流露出明显责怪之意!
说完这话,周汤偷偷瞄了一眼身边的罗昶与楚遂良。
此时此刻,这两位也很难再为赵铮辩护。
他们之前对赵铮的支持言论,现下反而成为了攻击他的武器!
罗昶和楚遂良面色凝重。
即便是他们这样身居高位之人,也无法预知未来。
北边来犯的消息太突然了。
李牧抚摸着胡须走上前来说道。
“处理国外事务,应先解决国内问题!”
“首要任务是要缓解民众不满,以免引起更大麻烦。”
紧接着转向赵铮,一脸庄重地对他深深鞠躬。
“微臣恳请殿下为此向天下谢罪!”
“给予胤国民众一个答复吧!”
其语调里似乎带着哽咽声,表现出非常不愿意看到这一幕发生的样子。
但是却不得不这么做。
满朝文武心知肚明,柔然入侵之际,不论怎么说,赵铮当时确实是为了国家出谋划策。
驱逐柔然本是件值得庆贺的好事。
而李牧的一番话,则彻底封死了赵铮退路!
不管赵铮初衷多好,哪怕成功击败了柔然。
如今,需要有人承担责任。
放眼全朝,最合适的人选莫过于这位积极推动战争的赵铮!
察觉到此计谋,罗昶及楚遂良表情瞬间变得严肃。
若赵铮站出来道歉,的确能化解百姓心中的怨气。
但这个污点可能会永远跟随在他身后。
一位储君岂容许有这样的瑕疵存在?
随李牧发声后,一众大臣亦纷纷向着赵铮低头。
“望殿下能够给胤民一个说法!”
群臣们的请求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压力,如排山倒海般袭向赵铮。
大殿之中突然陷入一片死寂。
异乎寻常地寂静下来。
光阴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