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完菜和主食,石添心满意足地往家走。刚走到小区门口,就看见一个小贩推着车在那儿卖煎饼。这时,他才突然想起自己还没吃早饭,肚子也适时地 “咕噜” 叫了一声。石添走上前去,看着热气腾腾的煎饼,咽了咽口水,便开口向小贩问价:“老板,这煎饼多少钱一个呀?” 小贩操着一口河南口音回道:“四块钱。” 石添一听,心里不禁 “咯噔” 一下,他暗暗想着:这可比文安的要贵一倍呢,在他们学校门口,当时加两个鸡蛋的煎饼才卖两块钱。石添犹豫了片刻,觉得这价格实在有些超出他的心理预期,毕竟他现在手头的钱得精打细算着花。于是,他摇了摇头,对小贩说了声 “谢谢”,便径直向家走去。
一路上,石添心里还在回味着刚才的事儿,一方面感慨着北京物价和家乡的差异,另一方面也在提醒自己,以后花钱可得多掂量掂量。
回到家,石添轻轻推开家门,屋内还弥漫着昨夜淡淡的气息。他径直走向厨房,打开老姨家的冰箱,目光在冰箱里搜寻着,忽然,他看见里面还有一罐酱豆腐,酱豆腐那独特的色泽和熟悉的香气一下子勾起了他的食欲。于是,他小心翼翼地将酱豆腐拿出来,又把刚买的又热又软的大饼摊开在桌上,掰下一块,蘸了蘸酱豆腐,放进嘴里。大饼的麦香与酱豆腐的咸香瞬间在舌尖上碰撞、融合,熟悉的味道让他仿佛回到了家乡,又带着几分在北京开启新生活的踏实感。他就这样一口大饼、一口酱豆腐,津津有味地解决了早饭。
到了中午,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屋内,给屋子染上了一层淡淡的暖意。这时,门外传来了钥匙转动锁孔的声音,紧接着门被推开,老姨回来了。她的脸上带着些许疲惫,但更多的是轻松的神情,一进门就对石添说道:“添儿呀,单位的事儿提前处理完了,下午我可以陪你去培训学校报名啦。”
石添听到这个消息,心里顿时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既高兴又紧张。高兴的是终于能朝着学习平面设计、开启新的职业生涯迈出实质性的一步了,可一想到要去一个全新的、充满未知的学校,面对陌生的老师和同学,心里就像揣了只小兔子一样,“怦怦” 直跳,紧张得不行。
老姨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走过来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鼓励他说:“别担心呀,这个学校的老师挺负责任的,你去了要是有不会的地方,他们肯定会耐心教你的。而且啊,还有那么多同学一起学习呢,大家都是从零开始,慢慢学就会了。” 石添听着老姨的话,心里稍微踏实了一些,用力地点了点头,回应道:“嗯,老姨,我知道了,我会好好学的。”
吃过午饭,稍作休整后,老姨说让他一会报完名,自己试着回来,于是石添把一张北京地图和一支笔装进背包里,便跟着老姨出门了。老姨指着那辆绿色的山地自行车,递给石添一辆,说道:“走,咱们骑车去,北京经常堵车,骑自行车可以掌握时间不至于迟到,虽然远点,路上还能看看风景呢。” 石添接过自行车,跨坐上去,双手握住车把,脚踩在踏板上,试着蹬了几下,找回了些许骑车的感觉。
石添和老姨骑着车出了小区,微风轻轻拂过脸颊,带着些许城市独有的气息,既有着花草淡淡的芬芳,又混杂着若有若无的烟火味儿。
沿着既定路线前行,不多会儿便临近太平街。石添远远望去,陶然亭公园一片绿意盎然映入眼帘,葱郁的树木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翠绿色的绒毯,其间点缀着星星点点、五彩斑斓的花朵,仿佛一幅天然的水彩画。走近些,隔着栅栏,石添能瞧见不少老人在公园里悠闲地打着太极,一招一式尽显沉稳,他们的身影在绿树花丛间穿梭,宛如岁月的舞者,平和又悠然。还有些孩子在空地上嬉笑奔跑,手中的风筝在空中高高飞扬,似是要与云朵并肩,欢笑声此起彼伏,为这片静谧的公园注入了无尽的活力。
继续向前,转入虎坊路,街边的小店琳琅满目。传统的天津炸糕档口前排起了小队,热气腾腾的炸糕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勾得石添肚子里的馋虫直闹腾。
再往前,便是大名鼎鼎的大栅栏。这里人声鼎沸,仿若一个热闹非凡的大集市。古色古香的建筑错落有致,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尽显京城古韵。老字号的招牌高高悬挂,瑞蚨祥的绸缎鲜艳夺目,张一元的茶香四溢飘散,内联升的布鞋摆放齐整,一旁的古玩店透着神秘的气息,雕花的门窗、古朴的招牌,店内摆放着各式各样的老物件,从精致的瓷器到泛黄的古籍,仿佛在静静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引得路人忍不住驻足探看。
石添感觉自己像是穿越回了旧时光,被这浓郁的商业氛围和历史底蕴包裹其中。行人们穿梭其中,或挑选心仪的商品,或只是驻足欣赏这独特的景致,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新奇与满足。
出了大栅栏,朝着府右街前行,街道瞬间变得宽阔而庄严肃穆。道路两旁,高大的槐树整齐排列,枝叶在头顶交织成一片绿色的穹顶,阳光透过缝隙洒下,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束。武警战士身姿挺拔地站岗执勤,他们纹丝不动的身影如同坚毅的雕塑,守护着这片区域的安宁,石添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畏之情。偶尔有黑色的轿车缓缓驶过,安静而低调,更添几分神秘氛围。
路过西四,石添看到路口四角繁华依旧,现代化的商场与传统的店铺相邻而居。商场里灯火辉煌,展示着时尚前沿的商品;街边的小吃店、杂货店也不甘示弱,用美味的食物和实惠的日用品吸引着过往行人。这里既有城市快速发展的烙印,又保留着老北京的生活气息,传统与现代完美交融,让石添目不暇接。
随着车轮的滚动,来到车公庄大街。车水马龙间,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玻璃幕墙反射着耀眼的阳光,写字楼里进进出出的白领们行色匆匆,手中拿着文件或笔记本电脑,一脸专注,仿佛整个城市的节奏在这里陡然加快。街边的咖啡店飘出浓郁的咖啡香,为忙碌的人们提供片刻的休憩之所,石添望着这充满现代感的场景,心中对未来在这座城市打拼的生活有了更真切的画面感。
接近西直门,交通枢纽的繁忙景象让人震撼。立交桥纵横交错,如巨龙盘旋,汽车、公交车、自行车密密麻麻地穿梭其中,喇叭声、引擎声交织成一片嘈杂的乐章。地铁口人潮涌动,人们脚步急促地赶着时间,奔赴城市的各个角落。石添和老姨小心翼翼地在车流人群中穿行,生怕一个不小心就掉队迷路。
石添每经过一个路口,在等红灯时,他都要停下来,拿出地图,用笔标记出刚刚走过的街道。
经过将近两个小时的骑行,终于到了目的地 —— 魏公村的理工大厦。石添从来没骑过这么久的车,一路上虽说新奇不断,但此刻疲惫也席卷而来。突然下车,他感觉屁股硌得生疼,大腿根儿还有点发麻,就像有无数根针在刺扎一般。他忍不住 “嘶” 了一声,站在原地缓了缓,双手不停地在大腿两侧轻轻揉搓,试图缓解那股难受劲儿。过了片刻,他感觉稍微好了些,便把自行车锁在了便道的树下,跟着老姨进了大厦。
一进大厦,里面宽敞明亮,大理石地面光可鉴人,反射着头顶吊灯洒下的光芒。来来往往的人大多行色匆匆,手里拿着资料或笔记本电脑,有的在低声交谈,有的则快步走向电梯。石添跟在老姨身后,眼睛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心中既带着对新环境的紧张,又有一丝即将开启学习之旅的兴奋,脚步不自觉地有些发紧,暗暗祈祷接下来的学习过程能够顺利。
光阴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