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是汉朝,也就经常发生洪灾,而刘恒为了老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他发动官员与百姓一起兴修水利。”
“只有水患得到根除,老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他还放松对自然资源的限制,以宽工商、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她继续道,“粮食丰收了、人口自然会快速增长、经济也就得以快速发展了。”
“作为勤俭节约的典范。刘恒平时穿着十分简朴,一般穿的都是最粗糙的黑丝衣裳,虽然生为帝王,但他却可一件袍子,穿上二十年,缝缝补补一年又一年,反正就是不舍换一件新的。”
“他最宠爱的慎夫人,也被下令,不许其穿拖地长裙,更不许使用秀彩色花纹帷帐,免得铺张浪费……”
“他不建宫殿、不乘豪华车辆,因为这样会浪费钱财。”罗玉华感慨道,“他还告诫手下大臣,让他们不许向皇宫进献奇珍异宝。就连得知皇宫需要做个露台,得百金,那刘恒便决心不让做了。”
“他跟众人说,【百金,中人十家之产也。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
“这些也就算了,但刘恒更是连为自己预修的陵墓,也不允许使用金银铜锡等金属装饰,只命人使用瓦器,还不允许将陵墓建的高大。”
“可以说,汉文帝刘恒是真的一生简朴,只惦记着大汉民生了!”
“咦,我还听说刘恒是个大孝之人,这是真的吗?”徐爱忍不住开口问道。
“确实……”罗玉华点头道,“《二十四孝》里的【亲尝汤药】说的便是汉文帝刘恒在母亲薄姬病重卧床时,在母亲病榻前亲自照顾汤药的事情。”
“三年间,文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整夜整夜亲自照顾母亲,给母亲所服的汤药,总是亲口尝过,然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缇萦救父的故事也是发生在刘恒执政期间……”
“这个故事我知道……”徐爱见罗玉华端起了杯子,便慌忙将话题接了过来。
”据说,当时只有15岁的小女孩缇萦曾向汉文帝上书,希望能借此解救自己被判肉刑的父亲。”
“肉刑就是割鼻,砍足一类的惩罚……”
她继续道:“缇萦在状书上提到【受过刑的人,以后是不能再长出新肢体的,所以他们即使想改过自新,也没办法了】。”
“刘恒在看完她的状书后,不禁被这小姑娘的孝行和聪慧所感动,当即就召集大臣们,研究并发布了废除肉刑的政令。”
“大孝之人,自然是会对孝子贤孙感到惺惺相惜的。”罗玉华放下杯子,叹道。
“可以说,汉文帝刘恒,是真正做到了带领百姓,走上了国富民强的道路的。”
“而他挑选的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汉景帝,也延续了父亲的治国理念,这使得当时的汉朝社会,整体呈现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
“而这一时段,也是封建社会时期,华夏第一次出现的【盛世】景象,史称【文景之治】。”
光阴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