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光阴小说网>都市言情>酒话供销情> 第87章 迷雾中的人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7章 迷雾中的人情(1 / 2)

记得在哈市家里,那是个寻常的午后,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窗台的花盆上。

电话铃声突兀地响起,打破了这份宁静。我伸手拿起听筒,那边传来洪吉平熟悉又略带沙哑的声音。洪吉平在算卦这行里,可是个响当当的传奇人物。一双眼睛虽看不见光明,却仿佛能穿透迷雾,洞悉天机,名声远扬,双城内外,不少人都对他的算卦本事赞不绝口。

“久泰,”洪吉平的声音直截了当,透着几分不容置疑的劲儿,“我听说你也在哈市给人算卦呢。听我一句劝,可千万别照着书本来。你这样规规矩矩地算,算对算错又能挣几个钱?”他说话时,似乎还带着一丝恨铁不成钢的急切。

我握着手机的手不自觉地紧了紧,心里“咯噔”一下,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回应。只听他继续说道:“你得学会忽悠,嘴巴要甜,花言巧语把他们说得心动,钱才会源源不断地来。这一行,靠的可不只是那点死知识,要懂得变通,要能抓住人心。”

听到这番话,我心里还有些失落,一股莫名的倔强往上涌。我忍不住辩解道:“我做不到瞎蒙瞎说,更不会闭眼睛胡诌。我学的这些知识,是用来帮人的,不是骗人的工具。”一说起这个,我就激动起来,完全忘了电话那头的洪吉平是个盲人。

“算卦是给人指引方向,让人心里有个底。每一个卦象背后,都蕴含着深意,是对求卦者的一种启示。要是靠忽悠,那和骗子有什么区别?”我滔滔不绝地讲着,把心里积压已久的想法一股脑儿倒了出来,越说越激动,情绪完全收不住。我从算卦的起源、意义,讲到自己对这门学问的敬重与坚守,仿佛要把这些年的坚持都倾诉出来。

等我终于说够了,停下来喘口气时,才发现听筒里一片寂静。我试探着“喂”了几声,又提高音量喊了几句,可回应我的只有无尽的沉默。这时我才意识到,那边早就挂了电话。我握着电话,愣在原地,眼神中满是懊恼与无奈。这误会闹的,真是不值啊。

我知道洪吉平在这行摸爬滚打多年,历经风雨,经验丰富,他说的话或许有他的道理,在这个现实的世界里,为了生存,很多人都选择了妥协。可我也有自己的坚持,我不想为了挣钱就丢了底线。也许在旁人看来,我的想法有些天真幼稚,不切实际,但我还是想守住内心的那片净土,用自己的方式去诠释算卦这门学问。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我才能和洪吉平解开这个误会,让他明白我的坚持 。

在双城,洪吉平的名字就像一阵旋风,带着无尽的传奇色彩。他的面相透着一股不羁与果敢,是个在江湖都能掀起波澜的人物。从街头巷尾打板子起步,一路摸爬滚打,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精明的头脑,在双城的占卜圈里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双城信算命的人无人不知他洪吉平的名号。

洪吉平算卦,不像别的算卦人那样,或在街边支个摊儿,或在小胡同里租间小屋,摆个卦摊。他算卦,连个固定的地方都没有,像打游击一样,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有时在菜市场,有时在居民区的胡同口,有时又在公园门口。

洪吉平算卦,也不像别的算卦人那样,用什么八卦、周易、奇门遁甲。他算卦,就用一张嘴。来人往他面前一站,他就开始说。说的都是些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可经他一说,就好像有了魔力,让人觉得特别准。

洪吉平算卦,还有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他算卦不多收钱。有人过意不去,非要再给他钱,他就说:“我算卦,只为积德行善,不为赚钱。你要是觉得我算得准,就给我传个好名声。”

洪吉平算卦的名声,就这样传开了。来找他算卦的人越来越多,他也越来越忙。有时候,一天要算上百个卦,连饭都顾不上吃。

在老家找洪吉平算卦的人中,就有一个女人,名叫秀兰。几年前,她领着洪吉平来到双城生活。起初秀兰还挤时间在一家饭店当服务员,每天起早贪黑,挣的钱也不多。

在家乡,秀兰第一次来找洪吉平算卦,是因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秀兰问洪吉平:“我家孩子学习不好,怎么办?”洪吉平看了看秀兰的孩子,说:“这孩子不笨,就是心思没放在学习上。你平时多关心关心他,和他好好沟通沟通,他的学习成绩会好起来的。”

秀兰听了洪吉平的话,觉得很有道理。回到家后,她就按照洪吉平说的去做,多关心孩子,和孩子好好沟通。果然,没过多久,孩子的学习成绩就有了明显的提高。

从那以后,秀兰就对洪吉平佩服得五体投地。只要有什么烦心事,她就会来找洪吉平算卦。洪吉平每次都能给她出主意,帮她解决问题。

一来二去,秀兰和洪吉平就成了好朋友。秀兰经常会给洪吉平带些自己做的好吃的,洪吉平也会在秀兰遇到困难的时候,尽力帮助她。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他们在双城已经待了好几年了。在这几年里,秀兰的孩子也长大了,到了谈婚论娶的年龄。可是,让秀兰发愁的是,儿子的婚事一直没有着落。

秀兰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工作也不错,按说找个对象应该不难。可不知道为什么,儿子谈了好几个对象,都没有成功。不是女方看不上儿子,就是儿子看不上女方。

秀兰心里着急,就催促洪吉平算卦。秀兰对洪吉平说:“洪师傅,你快帮我算算,我儿子的婚事到底什么时候能成啊?”洪吉平算了算秀兰的儿子,说:“这孩子的缘分还没到,再等等吧。缘分到了,自然就成了。”

秀兰听了洪吉平的话,虽然心里还是有些着急,但也只能耐心等待。

日子一天天过去,秀兰的儿子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对象。秀兰看着儿子一天比一天大,心里越来越着急。她甚至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家的风水不好,影响了儿子的婚事。

有一天,秀兰突然想到,自己在双城也待了这么多年了,一直都是一个人带着孩子,也挺不容易的。现在孩子大了,自己也该考虑考虑自己的事情了。

秀兰想到了洪吉平。这些年来,洪吉平一直对自己和孩子都很好,秀兰心里也很感激他。秀兰觉得,洪吉平是个值得托付终身的人。

于是,秀兰就鼓起勇气,向洪吉平表白了。洪吉平听了秀兰的表白,有些惊讶,他怀疑秀兰并没有离婚,他从来没有想过,秀兰会要嫁给自己。洪吉平对秀兰也有好感,但他觉得自己是个算卦的,生活不稳定,配不上秀兰。

洪吉平婉拒了秀兰。秀兰听了洪吉平的话,心里很难过。但她并没有放弃,她觉得只要自己坚持,总有一天,洪吉平会接受自己的。

从那以后,秀兰还是像以前一样,经常来领洪吉平出去算卦,给他做好吃的。洪吉平也还是像以前一样,尽力帮助秀兰解决问题。

就这样,又过了一段时间。有一天,秀兰领洪吉平算卦的时候,突然对洪吉平说:“洪师傅,我想把我丈夫也接到双城来。”洪吉平听了秀兰的话,很惊讶。他问秀兰:“你丈夫?你不是说你现在是单身吗?”秀兰苦笑着说:“我和我丈夫早就没感情了,就这样一直分居着。但为了孩子,我们一直没有离婚。现在孩子大了,我也不想再这样拖着了。我想把他接过来,和他好好谈谈,把离婚的事情办了。”

洪吉平听了秀兰的话,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没想到,秀兰果然没有离婚,一直欺骗自己,洪吉平觉得自己被秀兰骗了,心里有些生气。

秀兰看出了洪吉平的不高兴,她连忙解释说:“洪师傅,我不是故意瞒着你的。我是怕你知道我还有丈夫,就不理我了。我真的很喜欢你,这些年,要不是有你,我真不知道该怎么过下去。”

洪吉平听了秀兰的解释,心里的气消了一些。他看着秀兰,说:“秀兰,我知道你不容易。你把你丈夫接过来吧,有什么事情,大家一起商量着办。”

秀兰听了洪吉平的话,心里很感动。她对洪吉平说:“洪师傅,谢谢你。你真是个好人。”

没过多久,秀兰就把丈夫接到了双城。秀兰的丈夫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这些年一直在老家种地。他来到双城后,看到秀兰在城里过得挺好的,心里也很高兴。

秀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丈夫,她想和丈夫离婚。秀兰的丈夫听了秀兰的话,沉默了很久。他说:“秀兰,我知道这些年你在外面不容易。我也想过,要是你在外面找到了合适的人,我就成全你。既然你已经决定了,我也不反对。不过,我有一个条件,就是孩子必须跟着我。”

秀兰听了丈夫的话,心里很矛盾。她很爱自己的孩子,不想和孩子分开。可是,她也知道,丈夫的要求并不过分。

秀兰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她又来找洪吉平商量。洪吉平听了秀兰的话,说:“秀兰,这件事情还是你自己决定吧。不管你做出什么决定,我都会支持你的。”

秀兰想了很久,最终还是决定答应丈夫的条件。她觉得,只要孩子能幸福,自己受点委屈也没什么。

秀兰和丈夫办理了离婚手续,孩子跟着丈夫回到了老家。秀兰虽然心里很难过,但她也知道,这是最好的结局。

从那以后,秀兰就一直陪着洪吉平算卦。他们两个人一起生活,虽然日子过得很平淡,但也很幸福。

可是,好景不长。有一天,秀兰突然生病了。她的病很严重,需要住院治疗。洪吉平为了给秀兰治病,花光了自己所有的积蓄。

秀兰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医生说,她的病已经没有办法治了,只能回家保守治疗。洪吉平看着秀兰一天比一天虚弱,心里很难过。他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只能每天守在秀兰的身边,照顾她。

秀兰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了,她对洪吉平说:“洪师傅,我走了以后,你要好好照顾自己。找个好女人,好好过日子。”洪吉平听了秀兰的话,泪流满面。他说:“秀兰,你不会有事的。我会一直陪着你的。”

没过多久,秀兰就去世了。洪吉平悲痛欲绝,他觉得自己的世界一下子崩塌了。他整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吃不喝,谁也不见。

就这样,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有一天,洪吉平突然想通了。他觉得,秀兰在天上看着自己,一定不希望自己这样消沉下去。他要好好活下去,为了秀兰,也为了自己。

洪小梅得知此事非常着急,怕叔叔一个人无法生活,就赶紧给他在家乡找了一个保姆。就这样,洪吉平回到了宝东生活。

从那以后,洪吉平只是在家算卦了。他还是像以前一样,不多收钱,只为积德行善。来找他算卦的人还是很多,他也还是很忙碌。

只是,在洪吉平的心里,永远都有一个位置,是留给秀兰的。

李大舅是建国时期的老高中生,在那个大学生都凤毛麟角的年代,高中生的身份也足以让他拥有一份不错的前程。他被分配到哈市某个单位,本以为会在城市里开启一番事业,可命运却在不经意间拐了个弯。

家中父母年事渐高,渴望儿子能在身边尽孝。在农村,养儿防老的观念根深蒂固,父母托人在家乡安国给李大舅找了个媳妇。紧接着,一封封催促他调转工作回家乡的信件纷至沓来。那些日子,李大舅常常望着单位的窗户发呆,手中的笔在文件上停滞,脑海里满是父母期盼的面容和家乡熟悉的山水。最终,他还是妥协了,放弃了城市里看似光明的前途,回到了安国那个宁静的地方。

李大舅的老家就在永久的李家屯,所以从小我就认识他。在万丰我去他家两次,那是个悠闲的午后,阳光暖暖地洒在院子里,我好奇地问他:“舅,当年你为啥不反抗呢?就这么轻易回来了。” 李大舅听后,只是 “嗨” 了一声,伸手从口袋里掏出烟丝和纸张,熟练地卷起旱烟来。他的手指微微有些颤抖,动作却依旧利落。卷好烟后,他点燃,深吸一口,吐出的烟雾在空气中缓缓散开,像是在诉说着那些难以言说的过往。他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可那沉默的神情里,却藏着对那个时代、对孝道深深的坚守。

回到安国后的李大舅,凭借着自己在城里积累的一些经验和知识,成功地在当地的学校谋得了一份差事。这份工作虽然平凡,但李大舅却做得异常认真,兢兢业业。

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将在城里学到的一些新方法和理念引入到学校的教学工作中,给这所传统的学校带来了一些新的变化。然而,尽管李大舅有着一定的口才,但教学并不是他的强项。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后,学校领导决定将他调到公社去工作。

公社的工作相对轻松,李大舅的工作岗位也比较清闲。在那里,他度过了一段平静的时光,并顺利地退休了。

李大舅的大儿子接班后,被安排在万丰中学的后勤部门工作。由于李大舅的老伴儿去世得较早,他便在万丰安了家,并结识了一位新的老伴儿。

然而,这段婚姻并没有持续太久。仅仅过了十年,这位新老伴儿就离开了李大舅。之后,李大舅又找了一个老伴儿,但这段关系也没有维持多长时间。原因是这位老伴儿无法照顾李大舅的生活,反而需要他来照顾。

命运似乎总是对李大舅不公,他的大儿子不幸患上了癌症,并最终离开了人世。这一连串的打击让李大舅感到无比的悲痛和无助。

在经历了这些变故后,李大舅先是在幸福苑住了一段时间,但他发现那里的生活并不适合他。于是,他决定前往哈市投奔他的小儿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光阴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