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西满铁路局接管了检车段,同年11月,检车段支部委员会成立,成为当时西满铁路局较早的地下党组织。获得新生的检车段职工们,为尽快医治战争创伤,恢复生产,支援解放战争,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工作,通过“纳献物资”、“死车复活”等运动,恢复客车51辆、货车620辆,为支援人民解放军南下解放全国做出了卓越贡献。1947年,检车段被授予“模范段”光荣称号,从此“老八路段”名声鹊起。
新中国成立后,干部职工们发扬“老八路段”光荣传统,对旧中国和沦陷时期的车辆和设备设施进行维护维修,并逐步更新改造。“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段先后派出53名职工入朝参战,44人立功受奖,其中检车工长在朝鲜熙川牺牲。1956年,为加强车辆检修和管理工作,检修段拆分为客车车辆段和货车车辆段。
车辆段是铁路行车系统的重要单位之一,主要负责列车车辆(不包含机头)的运营、整备、检修等工作。车辆段同时也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地铁、城市轻轨)中对车辆进行运营管理、停放及维修、保养的场所。
车辆段还通常分为货车车辆段和客车车辆段、动车段(动车运用所),分别负责货车车辆、客车车辆、动车组的综合运用、车体整备、车体整体检修。
车辆段通常是由本段、客技站(客整所)和列检所组成。列车车辆的故障一般由客技站进行检修。而列检所则通常设在二等以上的车站,检查修理过往的列车,连挂摘解机车和制动软管以及电气连接线并进行试风。
客车车辆段里还有随车列检(车辆乘务员/随车机械师),即在列车正常运行时随车一起实施实时监控检查修理。目前我国的列车运用车辆,分为旅客列车与货运列车。
车辆钳工负责车辆机械装置及部件的修理、装配和调试并包括錾削、锉削、锯切、划线、钻削、铰削、攻丝和套丝、刮削、研磨、矫正、弯曲和铆接等。
邵建业在车辆钳工岗位三十七年如一日的坚守着,只当了个芝麻大的工会组长。在邵野的眼中,爸爸是忙忙碌碌不着家,起早贪黑忘了家。在同事的眼中,老邵是个好同志,人老实又实在,任劳任怨一辈子,工作中从不讲条件。
“爸爸,你为什么不是党员?”邵野天真的问道。“是不是作业没完成,还是没有牺牲啊。”
“傻孩子,说啥那,党员不是随便的就能入的,”邵建业若有所思的说。“入不入党都是为人民服务,组织没批准我,证明我还是做的不够好。”
其实爸爸不是不想入,只因为爷爷思念奶奶提前转业,以及红小鬼出身的姑爷爷抗战时指挥失利,全团打的只剩一个人的事。后来爷爷进了烈士陵园后,单位才发展爸爸,但是老人年龄快五十了,就算想入也怕身边的同事说那句“老有所为”的闲话。
在不同的年代,党员有着不同的诠释。无论革命战争年代、新中国成立之初、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及改革开放以来,党员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懈奋斗的时代精神。
与之相比,邵建业如沧海一粟。这就是老一辈铁路人,一个普通而又特殊的群体,平凡却又伟大着。
人们在提起铁路系统工作的职工时,总是觉得铁路人高大上、享清福、铁饭碗,甚至还有人用“铁老大”这样的词汇来寒碜铁路系统,事实上,不管阴天下雨还是寒冬腊月,铁路工人上班几乎都是迎来朝阳送走夕阳,每天面对的都是繁重的人体极限挑战。铁路一线职工为了保障以毫米来计的设备质量标准和列车安全,为了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默默无闻的奉献着。
铁路强则国强,铁路兴则国兴,我国的最高铁路、最寒铁路、最重铁路,任何一项都足以让中国立足世界铁路之林而不可撼动。艰苦奋斗,敢教日月换新天,中华儿女不畏难、不畏险,靠着自己的努力解决了一个个让世界各国铁路专家头疼的问题,最终那些洋人们不得不对我们竖起拇指,拍手叫好!
万家灯火团圆夜,他们仍是坚守着,忙碌着。忙碌的身影背后,一串串追逐铁路梦,实现中国梦的坚实而清晰的足迹。
铁路职工福利改革,邵建业一家三口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铁路局宅一栋日式小二楼,算上厨房仅仅15平米多;每层四户人家。虽然是蜗居,但也算是一个家了。
由于住到了新家,邵野从林场小学转到铁路学校,在这里他认识了一生中最好的朋友------上官宇、圣勇、郝富、吴晓明。
吴晓明,住在日式小楼最东侧,长长的头发,圆圆的脸;鼻梁上卡着一副大眼镜子,跟机器猫里的康夫一模一样。他总是邀请邵野去他家玩小霸王游戏机,两个爱玩的小男孩一起玩supermario(超级玛利)、吃豆人、淘金者、飞机1942、坦克大战、影子传说、马戏团等游戏;吴晓明爸爸是铁路客运段的列车长,总会变着法的给两个男孩做各种美食,让邵野有种乐不思蜀的感觉。
“来来来,小邵野”吴晓明推了推眼镜框,一本正经的宣布道。“今天我给你介绍一两位新伙伴,两位即将成为你终身知己的帅哥。”
光阴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