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二人满心懊悔,不该采纳袁崇焕的建议来弹劾熊廷弼和洪承畴。
然而,事已至此,已无退路,他们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走下去。
朱由校听完袁崇焕的话,气得怒极反笑,斥道:“袁崇焕,你好大的胆子!
竟敢在朕面前口出狂言!
将辽东兵马全权交予你节制,还扬言五年内平定建奴、收复辽东,这般大话你也说得出口!
还保证粮饷充足,你可知你这得要多少粮草?
一千万两白银?
还是五千万两?
若是朕将大明能调配的钱粮都给了你,你却无法平定辽东,只怕到那时,大明都得被你拖垮!
如今,沿海倭寇频繁侵扰沿海地区,西南土司奢崇明更是率领五万大军公然造反。
这些地方朕难道就不管不顾了?
还有河南、陕西、山东等地天灾不断,当地百姓难道就不需要赈济了?
朕若真依了你这荒谬之策,那朕便是名副其实的昏君了!
你不过是个小小的兵部员外郎,在这朝堂之上竟如此大放厥词。
难道内阁六部、五军都督府的诸位大臣都不如你袁崇焕有能耐?
还是说他们都比不上你?
若真如你所言,一个小小员外郎都能在五年内平定辽东,那朝堂上五军都督府的诸位都督、内阁六部的官员们,都不如干脆集体请辞算了!”
面对朱由校的严厉痛斥,袁崇焕紧咬着牙关。
他心里清楚,此次进步的机会已然极其渺茫。
但他觉得自己无论如何都得奋力一搏,不为别的,只为能够施展心中的抱负。
至于杨涟、左光斗这些东林党官员,此刻他已无暇顾及。
只见他狠狠一咬牙,说道:“陛下,微臣自然不敢与诸位阁老、五军都督府的都督以及六部尚书相提并论。
然而,陛下又怎能断言微臣在五年之内无法彻底荡平辽东的建奴之患呢?”
听闻袁崇焕这般质问,朱由校顿时觉得气血上涌,怒不可遏,心中恨不得立刻冲下去狠狠扇袁崇焕两个耳光。
他刚要张嘴反驳,却见陈策、沈有荣两位都督站了出来。
二人一脸正色,神情严肃。
陈策率先开口,目光直视袁崇焕,问道:“袁大人,既然你如此自信有能耐,那老夫便问你几个问题。”
看着眼前这两位久经沙场、威名远扬的老将,袁崇焕并未流露出丝毫惧意,坦然说道:“二位都督,但问无妨。”
陈策随即发问:“建奴全民皆兵,下马为民,上马为兵。
其骑兵擅长野战,辽东我军虽有十几万之众,但大多是步兵,骑兵精锐较少。
再者,建奴的弓箭射程比我大明将士所用弓箭更远。
一旦双方展开决战,我大明将士究竟要如何战胜建奴的骑兵呢?”
袁崇焕几乎不假思索,立刻回应道:“我大明火器犀利,可凭借火器来对付建奴骑兵。
我大明不是拥有火铳、鲁密铳、三眼铳吗?
到时让士兵人手一把,光靠火器便足以彻底平定辽东。”
听到袁崇焕如此回答,陈策脸色瞬间阴沉下来,冷哼一声,说道:“袁大人,你可真是好大的口气!
老夫且再问你,我大明如今研制的最新火铳,有效射程不过一百步。
而建奴骑兵人人皆着双甲,百步之内虽有一定的破甲可能,但想要穿透双甲根本不可能。
一旦真的展开决战,恐怕我大明士兵的火铳还未能伤到建奴骑兵分毫,建奴骑兵的弓箭便已将我大名将士射成筛子了。
难道袁大人你还打算把城头之上的红衣大炮搬下来不成?
你可知道,红衣大炮重达几千斤,且这火器消耗弹药无数,一旦遇上雨雪天气,便难以正常使用。
到那时又该如何是好?
难道你袁大人还能掐会算,如同当年神机军师诚意伯刘伯温一样,提前算出合适的好天气,再与辽东建奴决战不成?
再者,你可知火器消耗的弹药花费何等巨大?
朝廷当真能够负担得起吗?”
光阴小说网